湘人职院〔2022〕20号
关于举办“建行杯”第八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级大赛的通知
各处室、系部: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给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重要回信精神。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加快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纵深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我院定于2022年5月至6月举办第八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级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成立大赛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周险峰、徐厌平
副组长:李啸川、康东波、唐海波、刘颂书、方 重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招生就业处,由张波同志任办公室主任
成 员:
张 波(招生就业处处长)
吴志兵(学生工作处处长)
吴花珍(宣传统战部部长)
蔡获云(教务处处长)
刘晓安(计划财务处处长)
黄升平(科研与发展规划处处长)
谢乾安(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系主任)
易红兵(商贸旅游系主任)
张志明(机电工程系主任)
董国香(质量与信息技术系主任)
彭琳(院团委专职副书记)
二、各部门职责
招生就业处:负责本次校级大赛的全程指导和组织工作,及时关注和发布比赛信息,负责与大赛组委会的协调工作。
学工处、院团委:负责面向师生做好大赛宣传工作,积极发动学生组建团队参赛。
宣传统战部:负责本次校级大赛全程宣传报道工作。
教务处:负责参赛学生和指导老师课时认定工作。
计划财务处:负责本次校级大赛的活动经费保障工作。
科研与发展规划处:负责组织协同创新项目的成果转化工作。
各系部:负责组织系部学生积极参赛、各系部指导老师负责参赛项目的比赛指导工作。
三、校级大赛活动安排
(一)宣传动员阶段(2022年5月16日至5月22日)
1.发布大赛通知。根据湖南省教育厅《关于举办“建行杯”第八届湖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要求,制定湖南劳动人事职业学院大赛实施方案。
2.开展宣传动员。组建大赛组委会和评委会,对创新创业大赛进行广泛宣传,组织动员全院各系部广泛参赛,认真做好参赛项目报名、评审选拔等相关工作,公布校级决赛评分规则。
(二)报名与系部初选(2022年5月23日至6月12日)
1.各系部组织报名。所有参加本次大赛的团队通过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cy.ncss. cn)或微信公众号(“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或“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赛专题网页任一方式进行报名。各系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参赛项目的指导,根据项目特点和优势选择合适的赛道,做好报名及参赛的各项保障工作。
2.各系部推选校级决赛名单。各系部自行组织初选活动,自主决定比赛环节和评选方式,推荐优秀团队参加校级决赛。各系部要对报名的参赛项目进行评审,对参赛者自身条件进行审核。若发现参赛项目不符合参赛条件或弄虚作假的,将直接取消其参赛资格。
(三)校级决赛阶段(2022年6月13日至6月17日)
现场比赛。每支参赛团队在比赛现场以各自项目为主题,进行不超过5分钟的不同形式的项目和团队风采展示,并随后回答专家评委提问。最后根据校级决赛评委会打分结果,评选出一、二、三等奖,优胜奖若干。
四、具体要求
(一)本次“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级大赛分为系部初选和校级决赛,初选项目数不设上限,越多越好。每个系部推选3个项目进入校级决赛,所有参赛项目(包括初选项目)均需要通过网上进行报名,参赛项目网上提交材料为《项目计划书》(格式自定)、项目展示PPT文件。
(二)参赛材料请于6月13日前以电子版形式提交校级大赛组委会。《项目计划书》电子版为 PDF 文件,内容不超过20页,项目展示PPT文件大小不超过40M,具体请参照“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上对参赛材料的要求。
(三)各部门要充分利用校内外媒体广泛做好宣传,特别是要在院广播站、学院官网、校园公众号及QQ群、微信群等平台广泛发布消息,同时在校园人群集中区域张贴活动海报,悬挂活动横幅,发放活动宣传资料,营造良好氛围,扩大活动影响力,确保活动开展有声有色。
(四)根据学院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要求,系部初选和校级大赛活动要科学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安全有序推进大赛的组织筹备工作。
五、奖励办法
本次“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级大赛设置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胜奖、优秀指导老师、优秀组织奖若干名,由校级大赛组委会统一颁发证书和奖金。学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本次“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校级大赛,对进入省赛的项目,依照学院师生参加技能竞赛奖励相关规定进行奖励。
六、联系方式
招生就业处(创新创业学院):肖老师 电话:0731-86840656
组委会邮箱:5883607@qq.com
组委会联系 QQ 群:546890674(扫描二维码加入联系群)
附件:1.第八届湖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
2.校级决赛评审规则
湖南劳动人事职业学院
2022年5月16日
湖南劳动人事职业学院党政办 2022年5月18日印发
附件1:
湘教通〔2022〕111 号
关于举办“建行杯”第八届湖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
各市州教育(体)局,普通高等学校,湖南开放大学: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给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重要回信精神,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加快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纵深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根据《教育部关于举办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教高函〔2022〕2 号)精神,定于2022 年4 月至7 月举办“建行杯”第八届湖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机构
大赛由省教育厅、省委统战部、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乡村振兴局、共青团湖南省委员会共同主办,省大中专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省分行、湖南工商大学联合承办,省大学生就创业基金会、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促进会等参与协办。设立大赛组织工作委员会(简称大赛组委会),由省教育厅主要负责人担任主任,大赛各主办单位相关负责人及处室负责人担任副主任和成员。大赛组委会设立秘书处,秘书处设在省大中专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以下简称就业指导中心),具体负责赛事的组织实施与联络协调等日常工作。设立大赛专家委员会,负责项目评审等工作。设立大赛纪律与监督委员会,由省教育厅机关纪委(巡察办)和相关处室负责同志组成,对大赛组织工作、专家评审工作、承办和协办单位相关工作进行监督,并对违反大赛纪律的行为按照规定做出处理。我省大赛由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省分行冠名支持,省分行将对符合国家政策支持的省赛和国赛获奖项目进行扶持,其省分行营业部将择优提供项目孵化、项目融资、金融知识咨询(金智惠民)等服务。
二、总体安排
今年我省大赛将严格按照《教育部关于举办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要求,设置高教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职教赛道、萌芽赛道和产业命题赛道五条赛道(附件1),将以更湖南、更中国、更国际、更教育、更全面、更创新为工作目标,聚焦“五育”并举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推进赛事组织线上线下相融合,充分利用新媒体、线上课堂、5G虚拟现实等线上工具扩大赛事影响力,增加参与人群,探索形成各学段有机衔接的创新创业教育链条,实现区域、学校、学生类型全覆盖,着力培养和壮大创新创业生力军,更好地服务“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创新驱动发展、乡村振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提供更多更大支撑。校级初赛方案和形式由学校自行安排,校赛组织开展情况、新闻报道情况、工作配合情况将纳入优秀组织奖评选。除网络评审外,省级复赛、国赛选拔赛原则上采取线下现场赛的形式举办。所有竞赛须按要求做好疫情防控相关工作,各市州、各学校要根据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要求,遵守属地管理原则,科学制定赛事活动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及应急处置预案,安全有序推进大赛的组织筹备。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市州、各学校要聚焦我省“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本地、本校深化教育改革的总体方案,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紧密结合,重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应用,不断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创造性劳动能力,构建更健全、更完备、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加强学生创新创业典型案例宣传,激励更多学生投身“双创”。各市州教育(体)局须明确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本地大赛组织工作,及时将本文件转发至辖区所有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动员和组织学校参加相应组别的赛事活动。各高校要成立由学校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大赛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牵头组织部门,完善责任分工体系与协同工作机制,切实做好宣传发动和组织工作,确保各校参赛学生和项目实现持续增长。
(二)提高项目质量。各参赛学校要层层动员和精心组织各学科专业的学生和符合条件的毕业生参赛(包括支持国际交换生参加主赛道内的国际组比赛)。鼓励和引导所有专业课教师、学生辅导员、实验技术人员特别是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和芙蓉学者特聘教授、国家和省级教学名师、重点实验室负责人、学科专业带头人等高水平教师指导学生创新创业。要积极参加组委会的项目培训,视需要聘请创新创业指导专家或行业企业精英提供专业辅导,大力提升参赛项目质量。各市州、各学校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规范组织赛事活动,特别要严审参赛项目提供的各类资质文件和参赛对象资格,坚决杜绝弄虚作假行为,确保大赛公平公正。
(三)强化支持保障。各市州、各学校要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将教师指导大赛及获奖情况计入教育教学工作量(计算标准不得低于其他学生竞赛活动),纳入年度考核内容、校内绩效分配、教师考核奖励、职称职务评聘以及各级各类人才项目、教学科研项目遴选和立项等各项工作中,切实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及实践的吸引力、影响力,最大限度调动教师参与积极性。要将学生参赛经历和获奖情况作为相关课程学分认定、评选表彰优秀毕业生的依据。同时,各校还要设立大赛专项经费,为师生参赛和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等活动提供大力支持。
(四)注重沟通协调。各市州、各学校要安排专人负责大赛的上下衔接、信息报送与专家推荐等工作,指定工作人员加入大赛工作QQ 群,做到大赛信息沟通顺畅,并于5 月12 日前将联系人回执单(附件2)以及本地、本校大赛实施方案以正式文件报送至指定邮箱:3271793363@qq.com(湖南省“互联网+”大赛秘书处),邮件以“回执+单位名称”命名。
四、联系方式
1.大赛工作QQ 群:293729258。各参赛高校指定2 名大赛工作人员,市州教育(体)局指定基教、职教各1 名工作人员加入该群。
2.大赛组织工作
大赛组委会秘书处工作人员:章小波、颜希晨、马子涵、彭琳珅;联系电话:0731-82116078。
省教育厅高教处王荣,联系电话:0731-84720854。
省教育厅职成处刘彦奇,联系电话:0731-84714897。
省教育厅基教处鲁荷阳,联系电话:0731-84715075。
省建行分行营业部邹欣,联系电话:0731-84529434。
3.纪律监督工作
省教育厅机关纪委向伟,联系电话:0731-85135961。
4.大赛新闻发布
湖南省大学生就业创业网周宇瑶, 联系电话: 0731 -82116067,邮箱:1348055270@qq.com。
附件:
1.“建行杯”第八届湖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方案
2. “建行杯”第八届湖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联系人回执单。
湖南省教育厅
中共湖南省委统战部
中共湖南省委网信办
省发展和改革委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
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湖南省乡村振兴局
共青团湖南省委员会
2022 年4 月29 日
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
创新创业大赛高教主赛道方案
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设高教主赛道(含国际参赛项目),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参赛项目类型
(一)新工科类项目: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智能制造、网络空间安全、机器人工程、工业自动化、新材料等领域,符合新工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二)新医科类项目:现代医疗技术、智能医疗设备、新药研发、健康康养、食药保健、智能医学、生物技术、生物材料等领域,符合新医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三)新农科类项目:现代种业、智慧农业、智能农机装备、农业大数据、食品营养、休闲农业、森林康养、生态修复、农业碳汇等领域,符合新农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四)新文科类项目:文化教育、数字经济、金融科技、财经、法务、融媒体、翻译、旅游休闲、动漫、文创设计与开发、电子商务、物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社会工作、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等领域,符合新文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参赛项目团队应认真了解和把握“四新”发展要求,结合以上分类及项目实际,合理选择参赛项目类别。参赛项目不只限于“互联网+”项目,鼓励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参赛,根据“四新”建设内涵和产业发展方向选择相应类型。
二、参赛方式和要求
(一)本赛道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允许跨校组建参赛团队,每个团队的成员不少于3人,不多于15人(含团队负责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核心成员。参赛团队所报参赛创业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得借用他人项目参赛。
(二)按照参赛学校所在的国家和地区,分为中国大陆参赛项目、中国港澳台地区参赛项目、国际参赛项目三个类别。国际参赛项目和中国港澳台地区参赛项目可根据当地教育情况适当调整学籍和学历的相关参赛要求。
(三)所有参赛材料和现场答辩原则上使用中文或英文,如有其他语言需求,请联系大赛组委会。
三、参赛组别和对象
根据参赛申报人所处学习阶段,项目分为本科生组、研究生组。根据所处创业阶段,本科生组和研究生组均内设创意组、初创组、成长组,并按照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设置参赛项目类型。
具体参赛条件如下:
(一)本科生组
1.创意组
(1)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
(2)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及成员均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不含在职教育)。
(3)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能参加本组比赛(科技成果的完成人、所有人中参赛申报人排名第一的除外)。
2.初创组
(1)参赛项目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未满3年(2019年3月1日及以后注册)。
(2)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且为参赛企业法定代表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不含在职教育),或毕业5年以内的全日制本专科学生(即2017年之后的毕业生,不含在职教育)。企业法定代表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3)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1/3,参赛团队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51%。
3.成长组
(1)参赛项目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3年以上(2019年3月1日前注册)。
(2)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且为参赛企业法定代表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不含在职教育),或毕业5年以内的全日制本专科学生(即2017年之后的毕业生,不含在职教育)。企业法定代表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3)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团队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
(二)研究生组
1.创意组
(1)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
(2)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研究生。项目成员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或本专科生(不含在职教育)。
(3)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能参加本组比赛(科技成果的完成人、所有人中参赛申报人排名第一的除外)。
2.初创组
(1)参赛项目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未满3年(2019年3月1日及以后注册)。
(2)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且为参赛企业法定代表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全日制研究生学历学生(即2017年之后的研究生学历毕业生)。企业法定代表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3)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1/3,参赛团队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51%。
3.成长组
(1)参赛项目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3年以上(2019年3月1日前注册)。
(2)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且为参赛企业法定代表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全日制研究生学历学生(即2017年之后的研究生学历毕业生)。企业法定代表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3)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团队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
四、奖项设置
(一)本赛道设置金奖、银奖、铜奖,中国大陆参赛项目设金奖150个、银奖350个、铜奖1000个,中国港澳台地区参赛项目设金奖5个、银奖15个、铜奖另定,国际参赛项目设金奖50个、银奖100个、铜奖350个。
(二)本赛道设置最佳创意奖、最佳带动就业奖、最具商业价值奖等若干单项奖。
(三)获得金奖项目的指导教师为“优秀创新创业导师”(限前五名)。
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
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方案
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继续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有温度、更深程度上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活动主题
红色青春筑梦创业人生 绿色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二、主要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大学生重要回信精神,围绕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将思政教育、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涵养青年学生家国情怀;以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助力“新农村、新农业、新农民、新生态”建设,引导师生扎根基层创新创业,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三、主要活动与时间安排
(一)制定方案(2022年4月)
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聚焦“新农村、新农业、新农民、新生态”建设,围绕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要求,结合地方实际需求,制定本地2022年“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方案,要明确活动时间、地点、规模、形式、支持条件等内容,并于2022年4月30日前报送至大赛组委会(电子邮箱:internetplus@moe.edu.cn)。
(二)活动报名(2022年4—7月)
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挖掘本地优质创新创业项目参与活动,组织团队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网址:cy.ncss.cn)或微信公众号(名称为“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或“中国互联网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进行报名,报名系统开放时间为4月15日至7月31日。
(三)启动仪式(2022年4月)
大赛组委会将于4月下旬在重庆市举行2022年“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全国启动仪式,举办多项同期活动,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四)组织实施(2022年4—9月)
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全面总结历届“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的基础上,负责组织本地“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关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认真做好需求对接、培训宣传及创造项目落地环境等工作。大学生项目团队要积极深入基层,积极利用专业知识开展创新创业,助力乡村振兴。高校要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创新创业专项经费、校地协同等多种形式,努力实现项目长期对接,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五)总结表彰(2022年9—10月)
各地各高校要及时做好本次活动的经验总结和成果宣传。大赛组委会将遴选优秀案例,在总决赛期间的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展中展出。
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安排
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的项目,符合大赛参赛要求的,可自主选择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
(一)参赛项目要求
1.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的项目应符合大赛参赛项目要求,同时在推进农业农村、城乡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有创新性、实效性和可持续性。
2.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允许跨校组建团队,每个团队的参赛成员不少于3人,不多于15人(含团队负责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核心成员。参赛团队所报参赛创业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得借用他人项目参赛。
3.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生(包括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教育),或毕业5年以内的全日制学生(即2017年之后的毕业生,不含在职教育);国家开放大学学生(仅限学历教育)。企业法定代表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二)参赛组别和对象
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的项目,须为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的项目。否则一经发现,取消参赛资格。根据项目性质和特点,分为公益组、创意组、创业组。
1.公益组
(1)参赛项目不以营利为目标,积极弘扬公益精神,在公益服务领域具有较好的创意、产品或服务模式的创业计划和实践。
(2)参赛申报主体为独立的公益项目或社会组织,注册或未注册成立公益机构(或社会组织)的项目均可参赛。
2.创意组
(1)参赛项目基于专业和学科背景或相关资源,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助力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推动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同发展。
(2)参赛项目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
3.创业组
(1)参赛项目以商业手段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助力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同发展,推动共同富裕。
(2)参赛项目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已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学生须为法定代表人。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
(三)奖项设置
1.本赛道设置金奖50个、银奖100个、铜奖350个。
2.本赛道设置乡村振兴奖、最佳公益奖等单项奖。
3.获得金奖项目的指导教师为“优秀创新创业导师”(限前五名)。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地要成立专项工作组,推动形成政府、企业、社会联动共推的机制,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统筹资源、加强保障。各地要积极协调地方政府有关部门,以及行业企业、公益机构、投资机构等,通过政策倾斜、资金支持、设立公益基金等方式为活动提供保障。
(三)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各地应认真做好本次活动的宣传工作,通过提前谋划、集中启动、媒体传播,线上线下共同发力,全面展示各地各高校青年大学生参与活动的生动实践和良好精神风貌。
(四)敢于尝试、积极创新。利用网络直播、短视频等新型传播与销售途径,引导、助力红旅项目团队把握机会,积极创新创业。
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
创新创业大赛职教赛道方案
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设立职教赛道,推进职业教育领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组织学生开展就业型创业实践。具体工作方案如下。
一、参赛项目类型
(一)创新类:以技术、工艺或商业模式创新为核心优势;
(二)商业类:以商业运营潜力或实效为核心优势;
(三)工匠类:以体现敬业、精益、专注、创新为内涵的工匠精神为核心优势。
二、参赛方式和要求
(一)职业院校(包括职业教育各层次学历教育,不含在职教育)、国家开放大学学生(仅限学历教育)可以报名参赛。
(二)大赛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允许跨校组建团队,每个团队的参赛成员不少于3人,不多于15人(含团队负责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核心成员。参赛团队所报参赛创业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得借用他人项目参赛。
三、参赛组别和对象
本赛道分为创意组与创业组。
(一)创意组
1.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服务模式或针对生产加工工艺进行创新的改良技术,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
2.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须为职业院校的全日制在校学生或国家开放大学学历教育在读学生。
3.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能参加本组比赛(科技成果的完成人、所有人中参赛申报人排名第一的除外)。
(二)创业组
1.参赛项目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已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且公司注册年限不超过5年(2017年3月1日及以后注册)。
2.参赛申报人须为企业法定代表人,须为职业院校全日制在校学生或毕业5年内的学生(即2017年之后的毕业生)、国家开放大学学历教育在读学生或毕业5年内的学生(即2017年6月之后的毕业生)。企业法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3.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1/3,参赛团队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51%。
四、奖项设置
(一)本赛道设置金奖50个、银奖100个、铜奖350个。
(二)获得金奖项目的指导教师为“优秀创新创业导师”(限前五名)。
五、其他
各地要成立有职业教育部门参与的职教赛道工作小组,推进各阶段的赛事组织工作。
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
创业大赛产业命题赛道方案
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设立产业命题赛道,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具体工作方案如下。
一、目标任务
(一)发挥开放创新效用,打通高校智力资源和企业发展需求,协同解决企业发展中所面临的技术、管理等现实问题。
(二)引导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促进学生了解产业发展状况,培养学生解决产业发展问题的能力。
(三)立足产业发展,深化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校企协同培育产业新领域、新市场,推动大学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
二、命题征集
(一)本赛道针对企业开放创新需求,面向产业代表性企业、行业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以及入选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大型企业征集命题。
(二)企业命题应聚焦国家“十四五”规划战略新兴产业方向,倡导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围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对应的产业和行业领域,基于企业发展真实需求进行申报。
(三)命题须健康合法,弘扬正能量,知识产权清晰,无任何不良信息,无侵权违法等行为。
三、参赛要求
(一)本赛道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每支参赛团队只能选择一题参加比赛,允许跨校组建、师生共同组建参赛团队,每个团队的成员不少于3人,不多于15人(含团队负责人),须为揭榜答题的实际核心成员。
(二)项目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生(包括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教育),或毕业5年以内的全日制学生(即2017年之后毕业的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教育)。参赛项目中的教师须为高校教师(2022年7月31日前正式入职)。
(三)参赛团队所提交的命题对策须符合所答企业命题要求。参赛团队须对提交的应答材料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物权。
(四)所有参赛材料和现场答辩原则上使用中文或英文,如有其他语言需求,请联系大赛组委会。
四、赛程安排
(一)征集命题。请命题企业于2022年4月30日24:00前进入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网址:cy.ncss.cn)进行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产业命题赛道命题申报。如申报命题入选,申报企业再将加盖企业公章的命题申报表(纸质稿)寄送至大赛组委会备案。
(二)命题发布。大赛组委会组织专家,对企业申报的产业命题进行评审遴选。入选命题于5月上旬在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网址:cy.ncss.cn)公开发布和全球青年创新领袖共同体促进会(PILC)官网(网址:www.pilcchina.org)公开发布。
(三)参赛报名。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各有关学校负责审核参赛对象资格。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地区参赛团队通过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网址同上)进行报名。国际参赛团队通过登录全球青年创新领袖共同体促进会(PILC)官网(网址同上)进行报名。参赛报名及对策提交的截止时间为北京时间2022年7月31日24:00。请命题企业、学校及参赛团队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网址同上),查看校企对接的具体流程,积极开展对接,确保供需互通。
(四)初赛复赛。初赛复赛的比赛环节、评审方式等,由各地结合参赛报名等情况自行决定,项目评审可邀请出题企业的专家共同参与。各地应在8月15日前完成入围总决赛的项目遴选与推荐工作。各地推荐项目应有名次排序,供总决赛参考。
(五)总决赛。入围总决赛项目通过对策讲解、实物展示和专家问辩等环节,决出各类奖项。具体安排与大赛整体安排保持一致。
五、奖项设置
本赛道设置金奖30个、银奖60个和铜奖210个。
六、其他说明
(一)大赛组委会不保障所有命题均可揭榜及提交对策满足命题企业要求。本届大赛未获揭榜的产业命题,经命题企业同意,将在大赛平台持续发布,可申请参加下一届大赛。
(二)命题企业需遵守大赛的规章制度,按照大赛的流程和要求参与大赛的相关活动。鼓励企业和高校在赛后积极启动项目对接会,进一步推动项目落地。
附件2
第八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级大赛评审规则
评审要点 |
评审内容 |
分值 |
创新维度 |
1.具有原始创意、创造。 2.具有面向培养“大国工匠”与能工巧匠的创意与创新。 3.项目体现产教融合模式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创新、工学一体模式创新。 4.鼓励面向职业和岗位的创意及创新,侧重于加工工艺创新、实用技术创新、产品(技术)改良、应用性优化、民生类创意等。 |
30 |
团队维度 |
1.团队成员的教育、实践、工作背景、创新能力、价值观念等情况。 2.团队的组织构架、分工协作、能力互补、人员配置、股权结构以及激励制度合理性情况。 3.团队与项目关系的真实性、紧密性,团队对项目的各类投入情况,团队未来投身创新创业的可能性情况。 4.支撑项目发展的合作伙伴等外部资源的使用以及与项目关系的情况。 |
25 |
商业维度 |
1.商业模式设计完整、可行,项目已具备盈利能力或具有较好的盈利潜力。 2.项目目标市场容量及市场前景,项目与市场需求匹配情况、项目的市场、资本、社会价值情况,项目落地执行情况。 3.对行业、市场、技术等方面有详实调研,并形成可靠的一手材料,强调实地调查和实践检验。 4.项目对相关产业升级或颠覆的情况;项目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相结合情况。 |
20 |
就业维度 |
1.项目直接提供就业岗位的数量和质量。 2.项目间接带动就业的能力和规模。 |
10 |
教育维度 |
1.项目的产生与执行充分展现团队的创新意识、思维和能力,体现团队成员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 2.突出大赛的育人本质,充分体现项目成长对团队成员创新创业精神、意识、能力的锻炼和提升作用。 3.项目充分体现多学科交叉、专创融合、产学研协同创新等发展模式。 4.团队创新创业精神与实践的正向带动和示范作用。 |
15 |